财政部部长楼继伟6日表示:“关于中央财政三公经费,去年中央的是71亿多,比前年减少了8亿,今年预算按照不多于去年来安排的。中央财政2万多亿支出,地方财政15万亿支出,按这个倍数来估算,全国的三公经费大概是400多亿。有人说是3000亿,那是胡说。”
“全国三公经费3000亿”是一个流传已久的说法,此次楼继伟部长并不是专门回应“3000亿”,而是回应记者提问“三公经费节省出的钱都去哪儿了”时,顺带提到了一下。
400多亿并不是很准确的数字,因为楼继伟部长也表示,“中央是代编地方预算,地方自己编预算,中央来作汇总”,他拿中央来举例,说去年比前年少的8个亿收回总预算平衡,“这是一个财政上的常识。”“全国三公经费400多亿”的说法,只是他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附带估算的,还特意加了一句“我只给你估算啊,不知道全国到底是多少”。
楼继伟用“收回总预算平衡是财政常识”,回答了媒体“节省出的三公经费去哪儿”这个问题,消除了许多人心中存在已久的疑问。而且他在回答过程中,没有完全就事论事,而是主动通过列举数据,回答了问题之外的问题。这种对媒体的积极态度是值得肯定的。
但舆论关注的焦点集中在“胡扯”两个字,这中间存在社交媒体的放大因素。但严格来讲,这并不算舆论失焦,也不能全怪媒体断章取义,因为同样按照公开数据推算,可能会得出不同的“三公”数据。
2014年10月7日新华社就报道: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,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。十月,反映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专项整治工作成果的材料陆续汇总到中央,“成绩单”显示:“三公”经费较活动开展前压缩530.2亿元,下降27.5%。
压缩530.2亿元,下降27.5%,简单一除,可知压缩之前的总额是1928亿元;压缩之后是1397.8亿元。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,这是15个月,按比例折算,一年12个月的三公经费总额至少也在1000亿元以上。
上述推算可能是不严谨的,未必准确,但同样,按比例折算出“400多亿”也是比较粗糙的。那么全国三公消费精确的统计数字到底该是怎样呢?
近年来,随着“反四风”等活动的开展,中央和地方的三公经费逐年都在压缩。这显然是可喜的现象。但压缩了几年三公经费,具体效果如何,目前又是怎样的水平,仍缺乏专门的数据支撑。既然全国和各地三公经费都已要求公开,建议权威部门统计一个总数并公布,用数据打消各种猜测。
“三公”公开不仅要各部门各地区零散进行发布,也应让公众对“三公”整体情况有所了解。所以从乡、县、市、省到全国三公经费数字,这理当成为最为基本的公共信息,公众应随手就能查到。用数据击倒“胡扯”,才是最有说服力的。